游客发表

明日起 西昌市西客站这些班线恢复发班!

发帖时间:2025-04-05 14:12:51

该公司各相关单位接到事故发生的通知后,迅速启动防汛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变电运检中心、输电运检中心、城区供电分公司各专业车辆迅速驶入事故现场。

(二)实行月调度、季考核。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附件: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考核实施方案(试行)(征求意见稿).doc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考核实施方案(试行)(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加强煤电要素保障促进经济健康运行的意见》(黔府发〔2018〕9号),根据2020年全省能源工作暨煤矿安全生产会议相关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明日起 西昌市西客站这些班线恢复发班!

对电煤供应较差的市(州)、贵州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和发电企业,按程度实行提醒、通报、约谈和问责四级处置措施。三、合同履约考核(一)考核对象。代供合同需经地方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购煤发电企业同意后,送省能源局备案。(四)实行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与奖补资金挂钩。对市(州)电煤保供工作的考核,按照年初分解的电煤框架量进行,实际供煤量以煤电调度平台采集数据为准。

一、主要目的通过引导和鼓励煤电双方签订电煤中长期合同,构建煤电长期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定煤炭市场预期,有效防范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能源产业运行风险,推动我省煤炭、电力健康协调发展。履约率=电煤兑现量/当期合同约定量*100%。近年来,我国在能源管理和节能监测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标准化工作[3-6]。

展 望随着智能电网和需求侧综合能源发展,电力需求侧管理需要拓展到强调综合协调需求侧多种资源要素,包括供需耦合及支撑供给侧向清洁低碳转型,以及能效、需求响应、负荷控制、分布式发电、分散式储能、电动汽车、电价和计费设置、市场和激励机制、综合能源、行业信息化和信息安全等。包括运行决策和控制决策。能效分析建立园区主要设备及系统能效模型库,分析能耗状况,进行能效诊断,提出改进措施。其次重点提出能效管理和需求响应功能。

提升需求侧管理实施的价格和激励等机制设计的标准化水平。其中用户注册包括用户名称、用户地址、用户权限、联系人、联系方式、最大需量等用户注册登记基本信息。

明日起 西昌市西客站这些班线恢复发班!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约或转移电力计算参照《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项目类型及计算方法(试行)》执行。(8)增值(扩展)服务功能。因此,电力需求侧技术集成和协调难度加大,管理上和技术上的考虑因素增多。综合来看,示范园区产业聚集度高,能源管理机制健全,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完善有效,用电结构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合理,示范作用显著。

能效对标建立园区企业主要产品和服务电耗、能耗标杆库,支撑对园区不同企业、园区与其他同类园区单位产值电耗及单位产值能耗对标。包括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针对前4部分园区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遵循真实性、科学性、独立性的原则,从系列基础功能、系统应用、系统经济运行、系统组织管理四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标准要求应建立包括上述内容在内的全过程的运维体系,并对运维质量作出了规定。

2.系统功能设计系统功能设计方面,首先强调电力需求侧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功能,包括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数据采集分析。包括能效分析,能效对标和节能潜力分析。

明日起 西昌市西客站这些班线恢复发班!

包括资源登记、参数维护和资源分类。示范园区申报需满足如下要求。

提出园区系统实施应结合产业结构特点及发展规划,对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具体功能和指标要求。此外,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现货市场的建设已提上日程,工业园区或将直接面对售电市场,这就需要园区的电力需求侧监测平台能在秒级采集数据并实现多种电力电量汇入关系,从而实现与现货市场的有效衔接。综合能源可支持园区冷、热、电等协同运行和管理,提升园区综合用能水平。能源交易可支持园区用户、工业园区整体参与电力及其他能源市场交易,提供交易策略支持。第5部分规定了系统评价的一般要求、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组织和职责、评价流程和评价等级。下一步,根据全国电力需求侧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体系建设要求,将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通用规范总则、术语等标准基础管理标准的组编工作,满足不断发展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需要,促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园区电力需求侧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相对健全,电力需求侧管理相对集中。数据采集支持通过电力能效监测终端、电力需求响应终端等采集电力需求侧资源参数。

评价形式可分为自评价和评价机构评价。需求响应项目计划编制、业务组织、计划实施、实施效果管理应符合GB/T 32672-2016和T/CEC 133-2017的规定。

数据采集层应对电力需求侧资源层的数据进行采集,包括电力能效监测终端、电力需求响应终端、智能电能表以及数据采集器等。数据分析通过原始数据分析提高数据采集质量,分析采集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发现异常数据或数据不完整时应自动处理,无法处理时进行告警提示。

参数维护包括登记的电力需求侧资源可调容量、响应速度、响应持续时间、提前通知时间等参数的维护。第3部分规定了实施和验收的一般要求、实施准备、安装调试、试运行及验收。园区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年用电量达到10亿kWh以上。2018年10月3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复成立全国电力需求侧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5),主要负责电力需求侧管理基础、需求侧设备、需求侧管理技术、用电与交易策略等领域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工作。

建设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系统,可以将各类电力需求侧项目进行统一运行管理,并与外部系统互联,而这些标准的发布将规范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建设工作,对于推动工业园区的需求侧响应更产生深远的意义。同时形成需求响应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标准化体系,提升用户与电网侧互动的水平,拓展智能电网发展和建设的内涵。

需求响应功能和《工业园区电力需求响应系统技术规范》衔接。当前,在新能源、储能、微网等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现园区企业用能的可靠和优化,是园区能源管理的最大目标。

电能替代新增清洁电量等环保用电、消纳可再生能源电量等绿色用电评估,计算方法基于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国家政策文件等确定。数据集中层应对数据采集层的数据进行汇集、分析和处理,包括工厂能量管理系统、楼宇能量管理系统、电力能效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等。

工业园区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标准的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企业(园区)示范工作。控制决策向主要设备和系统发送控制策略,符合实时自动支撑电网削峰填谷、可再生能源消纳以及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等要求。为对工业园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管理,有必要对针对工业园区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制定相关标准,提升工业园区电力和能源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运行和管理水平,促进工业园区能源系统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减轻园区及入驻企业用电用能负担。工业园区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建设标准介绍在制定《工业园区电力需求响应系统技术规范》基础上,考虑到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2018年,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组织标准编写组广泛调研国内工业园区电力需求侧管理相关的政策、技术现状以及用户需求等内容,编制《工业园区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建设》(T/CEC 5009)系列标准,包括总则、设计要求、实施和验收规范、运维规范、评价规范5部分内容,该体系参考PDCA循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下图所示:《工业园区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建设》第1部分总则规定了园区系统建设的一般要求,以及系统设计、实施、验收、运维和评价的总体要求。

档案管理包括主接线图、电气连接方式、用户计量方式以及用户对应变电站、线路和台区等用电情况档案管理。该系列标准的第5部分为评价规范,与前4部分相比,既是系列标准有机的组成部分,又保持了相对独立性。

截至2018年末,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发布2批次12家示范园区,如表1所示。故在系统架构设计时梳理了相关系统的层级结构,提出了完整的系统逻辑架构。

需求响应服务系统功能应符合GB/T 35681-2017的第5章规定,需求响应聚合系统功能应符合GB/T 35681-2017的第6章规定,需求响应终端功能应符合GB/T 35681-2017的第7章规定。对于评价结果,分别用AAA级、AA级、A级、A级以下表示。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